新闻是有分量的

频陷违约局 三方财富模式悖论与反思

2019-07-21 04:07栏目:财经

[摘要]在诺亚事件之后,记者就从多处听到类似“三方模式到头了”的感叹,其中不乏三方机构从业人士。实际上,最近数年来,金融去杠杆力度持续加码,强调金融严监管、资管回归本源,诸多新出台的政策条款都限制了三方财富机构的发展,类似感叹从未断绝过。

21世纪经济报道 方海平 上海报道

在特有市场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三方财富管理公司,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公司,也非传统的资管机构,在资管回归本源的过程中,究竟回归何处?三方财富公司谈了很多年的转型,或许在转型之前首先要谈谈定位。

诺亚“34亿巨雷”,再次将三方财富模式问题摆到了桌面。

三方财富,似乎从诞生以来就与“乱象”紧密结合在一起,一些专业传统金融领域人士谈及第三方财富机构,总显得颇为勉强,似乎这一领域不应被纳入正规金融大军。尤其这些年一系列爆雷违约事件之后,提三方财富犹如提P2P。

在诺亚事件之后,记者就从多处听到类似“三方模式到头了”的感叹,其中不乏三方机构从业人士。实际上,最近数年来,金融去杠杆力度持续加码,强调金融严监管、资管回归本源,诸多新出台的政策条款都限制了三方财富机构的发展,类似感叹从未断绝过。

“我最近一段时间也在反思,很多问题思考到根本处,就发现背后是悖论、是死结。我们三方这种模式是否真的应该持续存在,三方财富机构到底是要做什么,现在是什么都卖,信托、保险、各种类型的基金,大的三方机构还都是代销产品和自己做资产管理发行产品双线并行,这些放在金融领域,其实背后是矛盾的。”一位日前从上海地区某三方财富机构离职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表示。据他透露,原来在三方的那批同事基本都已离职另选他路。

财富管理这个概念最早出自美国,背景是大量中产阶级的出现,产生了财富管理和规划的要求。中国自2008年之后,民间财富迅速增长,产生了财富管理的土壤,在发展至今的十余年里,部分财富管理机构单从规模上来看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,但看似风生水起,作为一个独立行业,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还很难说已成气候,据统计,其合计管理的财富规模约占整个市场的5%左右。

三方模式悖论

如今回过头来看,2008年是很多事情的转折点,对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发展也不例外。

事实上,早在2008年之前,三方财富管理的雏形就已经出现,但在市场上并未引起重视。现在业内多将诺亚财富实控人汪静波2005年出走湘财证券创办诺亚视作三方财富管理的起点。彼时汪静波在湘财证券创办的私人银行部门,正是后来诺亚的前身。

即使在今天,业内也多将三方财富机构等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私银部门,“做的其实就是银行的私银业务,银行私银部就是为了服务高净值客户,全市场地去采购金融产品,提供综合的金融咨询和服务。”一位三方财富人士对记者表示。

2008年的货币宽松政策以及随后若干年的金融监管放松,为三方财富提供了迅速壮大的土壤。彼时,随着货币全面宽松,资金端,民间财富得到积累,资产端,一大批房地产、基建项目正待开工。与此同时,2007年信托“新两规”出台,从2008年到2014年间,信托以每年50%以上的速度增长;2012年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》出台之后,基金子公司的数量和资产规模亦快速发展起来。

这些自身渠道较弱的机构异军突起,为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产品,但资产管理的两端可见三方财富管理模式的悖论。

资产端,融资成本从银行到信托、资管计划、私募等产品逐步增加,而这些产品交由第三方代销,还需再增加一层成本。也就是从融资人的角度考虑,会率先通过银行渠道满足其融资需求,优质资产会率先提供给银行机构,三方机构获得的资产相对较差。同时,银行作为传统机构,有一整套成熟的风控体系,对融资人的行为约束更强。进一步而言,在融资人资金链出现问题的初期,一定选择对经三方财富管理代销的那类产品进行违约。

资金端来看,投资人天然依附在传统金融机构的渠道上,只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其全部需求,由此衍生的其他机构,尤其是代销金融产品为核心的三方财富管理机构,是主动将投资人从传统渠道吸引而来的,因此其提供的产品必定更具有吸引力,也就是收益率更高。

“但刚兑是一样的,在同一个大的金融环境下,投资人并不会认为多几个点的收益就少一分安全,何况产品都是理财师倾力销售出去的。”上述三方人士表示。

三方财富管理的这种模式,换句话也就是说,在资产端更劣质的资产,却对应着更高要求的资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