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是有分量的

红遍全世界的人造肉 我们在香港把它给烤了(2)

2019-06-09 17:56栏目:财经

  近年来,“素食主义”人士越来越多,有人给自己贴上“素食主义者”标签,人造肉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一趋势。这家店就是这些小众人群(也许以后就不小众了)的乐园。

  每日经济新闻(微信号:nbdnews)记者注意到,到中午时分,来海港城海运大厦这家Green Common门店就餐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,小店开始变得拥挤起来。

  据店员介绍,中午是门店一天中就餐人数最多的时段。

  为了了解这种人造肉的市场,记者也采访了几位前来就餐或者“买肉”的顾客。在他们眼里,人造肉为习惯吃素食的人提供了很好的选择。

  顾客王先生就说了,自己经常会来到Green Common吃人造肉汉堡:“因为在香港只有这家汉堡有这种接近牛肉的素肉,我觉得制作很精致,蛮像真正的牛肉。”在他看来,吃人造肉主要有两个原因,一方面是自己本就喜欢吃素,另一方面就是考虑环保的需要,可以减少对动物饲料的消耗。

  在王先生看来,虽然人造肉价格会稍微贵一些,但是也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,“不是真的牛肉,已经很好了,会有一点点的(不同),需要改进。”王先生补充说。

  与王先生同时在Green Common就餐的李小姐则是经过朋友推荐慕名而来的。作为十几年的素食主义者,她觉得吃素是非常健康的一种生活习惯,“之前一直都是吃素鸡、素鸭,所以吃多了也会很腻,需要换一换口味。这些吃起来会舒服一些,不会让人觉得是垃圾食物,比较放心”。

  不过,李小姐也说,在自己的孩子看来,人造肉和真肉还是有很大区别。“可能年轻人对真牛肉更喜好一些。”她笑着说。

  一位在店里用餐的顾客告诉记者:“可能是吃不惯吧,我个人感觉还是跟真肉差别挺大的,整体比较干,我都喝了好几杯水还是觉得口渴。”

  专家:人造肉也可能打抗生素

  近日,每日经济新闻(微信号:nbdnews)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朱毅副教授,她有着长期关注、调研人造肉领域的经验,也进过人造肉公司参观。这一次就由她来为读者朋友们解答有关人造肉的一些疑惑。

  人造肉的分类?

  朱毅表示,人造肉分两种,一种是中国人特别熟悉的仿膳素食,是从豆到肉,以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制造而成。我们所熟悉的素鸡、辣条其实都可以归到这类人造肉的范畴。而另外一种则是在实验室里,用培养皿把细胞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。这种人造肉是从动物细胞到肉,或者说“从肉到肉”。最近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备受国际市场关注,但其生产的人造肉实际也只是主打植物蛋白的仿制肉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类产品只是我国仿膳素食的一个翻版。从豆到肉的人造肉种类,实际上中国人早已做得出神入化了,在色香味方面都极力去模仿和达到了真肉的境界。

  细胞培养的人造肉口感和味觉和天然肉能否达到完全一致?

  朱毅认为,人造肉最难的一点是模仿肉的味道和齿感,这类感觉更多是通过动物在运动过程当中产生的,实验室很难模拟出类似的情况。对于口味挑剔的中国人,很多人就是喜欢吃骨肉相连的东西,喜欢啃鸡爪子、鸭脖子,喜欢吃糖醋排骨,对于这类人造肉产品来说,科研的难度就非常大了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人造肉是不能和纯天然的肉去比较的。

  细胞培养类的人造肉还面临哪些技术瓶颈?

  朱毅表示,在这类人造肉的培养中,细胞增殖条件是恶劣的。无论是体细胞还是干细胞,培养到一定的代数之后,除了面临衰老、死亡,还有可能会变成癌细胞,无限制分裂繁殖下去。所以,不可避免的基因突变导致的“癌魔”来袭,是细胞培养人造肉面临的一个问题。

  此外,对于细胞培养来说,污染是绝对的。为了让细胞免遭污染,实验室同样要求助于抗生素和其他的一些药物。所以这类人造肉所宣传的“绝对健康”理念,是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的。

  为何还有许多人坚定地推广这种新的产品?

  朱毅表示,人造肉项目的粉丝们最掷地有声的理由有三个,第一是养殖业用的饲料越来越多,占用的土地越来越多;第二是养殖动物的过程当中,温室气体排放还有抗生素滥用,对环境污染很严重;第三是从动物福利的角度看,没有杀戮就没有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