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是有分量的

沈建光:从总理记者会看2019政策走向

2019-03-18 12:25栏目:财经

  文/新浪财经意见领袖(微信公众号kopleader)专栏作家 沈建光

  如果改革开放能够持续推进,将是最显著的利好,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和外部压力,亦有助于释放制度红利、稳定企业信心,是内外部压力加大背景下,行之有效的应对之法。

沈建光:从总理记者会看2019政策走向

  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,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接受中外记者提问。其中,总理就经济下行压力、减税降费政策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、中美贸易磋商以及改革开放等诸多话题做出回答。结合总理在记者会的表态以及两会的诸多政策信息来看,笔者认为把握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方向主要需关注以下几点:

  第一,直言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。针对当前经济形势,总理并没有讳言,而是在记者会一开始,便提及“近一个月,几大国际权威机构都在调低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,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”,点明“中国适度调低增速预期目标,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”,给出市场“稳定的信号”。这与1-2月中国经济开年普遍疲软的经济数据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,反映了高层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,为今年加强逆周期政策调节提供了基础依据。

  第二,政策力度重在稳增长,谨防大水漫灌。相比于十年间的多轮稳增长政策,本轮政策明确的不同在于,放松政策的同时,很早便与市场沟通,打消市场“大水漫灌”的预期。总理在记者会上强调,“搞量化宽松,超发货币、大规模提高赤字率等措施,一时可能有效,但会带来后遗症,所以不可取。还是要坚持通过激发市场活力,来顶住下行压力。”在笔者看来,这样的警示也意味着,本轮稳增长,会注重防止“房地产国家牛市”与“资本市场国家牛市”的出现,这从近期股市情绪乐观便重视防范场外配资,房地产调控并未明显松动就可看出。

  第三,减税降费是重中之重。与以往基建与房地产拉动的稳增长措施明显不同,本轮稳增长措施重在减税降费。今年减税降费目标达到2万亿,大幅高于去年1.3万亿的实际水平,同时,总理提出“决不能让政策打白条,更不允许变换花样乱收费来冲击减税降费的成效,要让企业、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实实在在效果”,并给出明确时间表,提到“4月1日就要减增值税,5月1日就要降社保费率”。两会后次月便开始政策落地,响应速度之迅速,表态之坚决凸显了今年落实减税降费的决心。而针对因为减税降费可能存在的财政困难,总理提到“压缩一般公共预算支出,增加特定的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、进入国库,并把长期沉淀的资金收回”。在笔者看来,当前财政存款高达3.5万亿,中国2.8%的赤字率也明显低于国际警戒线,减税降费仍有空间。

  第四,货币政策重在引导实体经济利率下行。相比于财政政策中的着重阐述,总理在记者会上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并没有太多。主要提到了“运用像存款准备金率、利率等数量型或价格型工具,这不是放松银根,而是让实体经济更有效地得到支持”。在笔者看来,这主要显示当前货币政策受制于结构性矛盾,传导机制存在问题,即“宽货币”难以产生“宽信用”,未来稳增长,货币政策有不可承受之重,需要货币、财政与就业等措施协调配合。而为引导实体经济利率下行,降低准备金率仍有空间。同时利率方面,近期央行正在就利率并轨向银行展开调研,未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较小,主要是通过调节SLF、MLF等创新流动性工具政策利率来达到引导实体经济利率下行的作用。

  第五,强调中美“在曲折中前行、继续前行大趋势”。总理在回答中美关系与中美贸易磋商进展的情况时,提到“中美两国有智慧、有能力来进行化解管控的,去推动符合世界潮流的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并且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。”在笔者看来,这与当前中美谈判力促协议达成,避免贸易战升级的市场预期一致。在笔者看来,今年贸易谈判在山重水复之后出现转机,达成协定是大概率事件,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,防止出口断崖式回落。当然,必须看到的是,达成协定仅仅是中美贸易争端解决的万里长征第一步,后续贸易承诺执行机制则更为关键,可以预见协定落地执行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更多波折。